在NBA这个瞬息万变的联盟里,球员的更替犹如走马灯般频繁。即便你曾是光芒四射的超级巨星,一旦遭遇伤病或者状态骤然下滑,也可能会被无情地抛弃。对于那些角色球员和工兵来说,他们需要付出比别人更多的努力,才能勉强在联盟中立足,一旦稍有懈怠,就可能面临失业的危机。
科迪-泽勒,这位昔日的四号秀,曾经的职业生涯可谓是风光无限。然而,由于他过于放纵自己,生活态度显得十分豪横。即便在交易截止日被老鹰队“倒贴”送到火箭,他也拒绝了加入火箭的阵容。这就意味着,尽管他的名义上属于火箭队的一员,但实际上可能并不会代表火箭出战任何一场比赛。科迪-泽勒的这种态度,仿佛是开启了躺平混工资的模式。
科迪-泽勒在球场上属于典型的内线蓝领,他的进攻能力并不突出,更多时候的作用在于防守、挡拆以及篮板球的保户等工作。尽管如此,作为高顺位新秀的他,依然能得到一份优质的第一份合同,总薪资超过1700万美金。而在随后的赛季中,他又与黄蜂队提前续签了一份总价高达5600万美金的合同,然而这份合同却被业界普遍认为溢价。
随着赛季的推进,科迪-泽勒的状态逐渐下滑,他的身价也随之下降。尽管他先后效力于开拓者、爵士、热火和鹈鹕等队,但都没有太多亮眼的表现。然而幸运的是,去年夏天他居然从老鹰队手中拿到了一份长合同,总价达到3年1100万美金。但本赛季开始后,科迪-泽勒因为种种原因并未为老鹰队效力。直到赛季结束前夕,老鹰队为了避税而将其送到火箭。
即便科迪-泽勒换了新东家,他似乎已经习惯了那种躺拿工资的生活,并没有强烈的意愿为新队伍效力。而火箭队也明白他的价值所在,他们更看重的是那份合同的次轮签价值。因此火箭总经理拉斐尔-斯通决定在夏天采取两套方案之一:要么直接裁掉科迪-泽勒腾出名额;要么寻找其他队伍合作,通过交易获得更需要的球员。尽管科迪-泽勒的合同还剩下两年不受保障的时间,但他的市场价值已经大不如前了。